首页  新闻 News

中外师生走进大皿古村 探寻非遗文化—— 怀卡托国际学院第六期沉浸式情景系列英语角活动

发布者:潘雨晴发布时间:2024-11-28动态浏览次数:15

        近日,怀卡托国际学院在磐安县双峰乡大皿村开展第六期沉浸式情景系列英语角活动。本期活动主题为“Exploring the Charm of Da Min Village, Pan'an”,旨在通过探索大皿村的自然风光与文化遗产,结合英语学习与交流,加深中外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行走千年古村落:感知江南水乡风情


行程伊始,扑面而来的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情。大皿村始建于唐武宗年间,有着1170年历史,是省级历史文化村落,有着“中华羊氏第一村”美誉。一条皿溪穿村而过,九曲回环,奔流南去,错落有致的民居逐溪而建,被山川环绕的村子犹如古代的器皿,因此得名。中外师生们漫步在古镇沿河的青石板道上,穿梭于古建筑群之间,明德堂、进士坊、节孝坊、古朴的祠堂、精美的木雕吸引着大家驻足细赏,仿佛溯流于历史长河中,感受着浓浓的文化氛围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体验“乌龟端茶”与篾器制作技艺: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观结束后,中外师生们走进了民俗馆,沉浸式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龟端茶”流传于磐安县新渥街道(原深泽乡)一带,原为婺剧小戏 《浪子踢球》 中的一段独舞,通过模仿乌龟的滑稽动作,向客人表演端茶献茶技艺,是戏曲中的丑角艺术,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师生们观看了这场独特的茶艺表演。通过亲身体验和学习,师生们不仅掌握了基本的茶艺技巧,还在英语交流中分享了自己对“乌龟端茶”的理解和感受。



      非遗体验第二站:破竹、劈篾、分篾……一根粗壮的毛竹在篾匠师傅手里,没多久就变成了一条条细薄的竹丝,这些竹丝经过竹编匠人的巧手,又变成了一个个时尚的篾器。中外师生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和指导下,了解了磐安婚嫁篾器承载的历史,参观了篾器制作的全过程,并体验了竹编技术。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们深刻感受到了工匠们对每一件竹制品的精心制作,循着篾器的制作脚步,探索了中国文化艺术和古代文明。



        此次沉浸式英语角活动将英语学习与自然、历史、传统文化相融合,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学习平台。通过亲身体验,师生们不仅深切感受到了非遗技艺的无穷魅力与制作过程中的乐趣,更在内心深处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与独特价值,进一步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